荣泽区块链可信数据网络运营商

数据要素市场月度观察(2025年2月)

2025-04-09

浏览量:

分享到

图片


行业政策

1、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管理办法》
2、国家数据局发布《数据领域常用名词解释(第二批)》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稿
3、国家发改委、国家数据局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试点工作的通知》
4、国家数据局综合司、公安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全国数据资源统计调查制度》


企业案例

1、广东数据产权登记平台接入DeepSeek
2、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联合钉钉推出“数据流通中心”
3、福建首张数据资产使用费票据入缴国库


新闻资讯

1、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将于3月1日正式上线
2、国家医保局大数据中心正式揭牌
3、首个省级数标委江苏省数标委正式成立
4、全国数标委发布2025年首批数据领域国家标准需求清单


学术论文

1、产学研合作如何激发数字原生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知识编排视角下的探索性单案例研究
2、差异化数据禀赋对制造企业数字服务化的影响机理
3、链“岛”成“陆”:公共数据开放的技术创新效应研究

图片

一、行业政策

1、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管理办法》

【事件】2月1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将于2025年5月1日起施行,旨在规范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审计活动,保障个人信息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和《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了个人信息处理者的合规审计要求。特别是超过1000万用户信息的处理者,每两年必须进行合规审计。审计包括个人信息处理的合法性、透明度、安全性等方面,同时也要求处理者为审计提供必要支持。此外,重大个人信息安全事件或高风险活动将触发外部审计,确保合规性与安全。

【点评】《办法》为企业在个人信息保护合规性上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框架。对于企业而言,不仅能提高数据安全性,也能降低合规风险。定期合规审计能够优化数据处理流程,提升客户信任,同时确保符合法律规定,避免因违规造成的重大损失。

2、国家数据局发布《数据领域常用名词解释(第二批)》公开征求意见稿

【事件】1月23日,国家数据局发布《数据领域常用名词解释(第二批)》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解释》)。《解释》围绕数据这一主旨关键词,从数据权属、数据类型,数据交易类型、主体及机构,数据产业,数据技术手段,数据基础设施,以及算力等多个重要“涉数”关键类别和能力模块出发,对相关重要概念进行了界定、说明和定义。

【点评】《解释》为数据要素市场、数据产业提供了统一语言基础,减少了不同主体在实践中的理解偏差,有利于数据要素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3、国家发改委、国家数据局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试点工作的通知》

【事件】2月14日,国家发改委、国家数据局等八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启动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试点工作,旨在打破“信息孤岛”和“数据烟囱”,通过部门行业间的数据创新交互与多式联运的数据开放互联,在全国范围内促进物流资源优化配置、推动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通知》提出此次试点选取天津、重庆、武汉等16个城市,围绕多式联运数据开放互联、多个行业与物流业数据融合应用、国际物流数据综合服务、以及国家物流枢纽间数据互联共享开展工作。

【点评】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试点工作的开展,将会推动全行业信息化水平提升,并带动数字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建设。试点工作在助力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时,也有助于推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

4、国家数据局综合司、公安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全国数据资源统计调查制度》

【事件】2月21日,国家数据局综合司与公安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全国数据资源统计调查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制度》旨在摸清全国数据资源底数,全面、准确地反映中国数据资源状况,并为国家政策制定和行业管理提供支持。调查范围涉及各级政府、企业、科研单位和数据服务商,涵盖数据生产、存储、计算、流通、应用和安全等方面。调查对象包括中央企业、金融机构、数据交易机构等,数据资源调查工作按年报形式进行,主要通过全国数据资源调查平台进行数据收集和报告。统计结果将被用于评估数据发展趋势,并为政策调整提供依据。

【点评】《制度》在宏观层面为国家分析数据发展趋势、制定导向政策和实施行业管理提供依据。通过建立统一的统计标准和年报机制,可加速企业数据资产从“内部资源”向 “市场要素”转化,为构建全国统一的数据大市场奠定统计规则基础。

二、企业案例

1、广东数据产权登记平台接入DeepSeek

【事件】近日,广州数据交易所完成国产大模型DeepSeek R1的私有化部署,构建“数据+算法”双核驱动体系,并率先实现数据产权登记服务平台的全面接入。通过AI技术,平台实现了登记材料辅助填写、智能合规审核及真实性校验的全流程自动化,大幅提升审核效率与精准度。同时,借助大模型的动态学习能力,平台可有效识别数据来源问题,降低人为失误,筑牢数据产权登记的公信力。此外,该平台还拓展至金融、智能制造等领域,推动数据资产化转型和产业链数据高效流转,为数据要素市场注入新活力。

【点评】此举提升了数据产权登记效率和质量,为数据资产化和数据高效流通提供了技术支撑。

2、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联合钉钉推出“数据流通中心”

【事件】近日,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与钉钉(中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联合运营“钉钉数据流通中心”,并在钉钉平台上线试运行。首批上架60余款数据产品和服务,涵盖API、语料库、咨询报告、认证评估、法律合规、安全防护、培训考试等类型。用户可通过钉钉PC端“工作台”进入“应用中心”,点击“找数据”选项进入数据流通中心。此次合作旨在提升数据产品和服务的知晓度与流通效率,推动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浙江大数据交易中心作为浙江省唯一一家政府批准的数据交易场所,致力于构建全省数据要素流通交易体系。

【点评】通过将数据交易功能嵌入钉钉平台,显著降低了用户获取数据产品的门槛,提升了数据流通效率。此举是数据交易机构与头部流通平台携手推动数据产业发展的有益尝试。

3、福建首张数据资产使用费票据入缴国库

【事件】2月10日,福建省开出首张数据资产非税收入财政电子票据,标志着数据资产使用费正式入缴国库。此次票据金额为100723.2元,涉及福州市轨道交通工程规划竣工测量控制点数据解算服务应用场景,由福州市勘测院有限公司使用福州市大数据服务中心的数据资产完成。此次数据资产定价基于福州市与福建理工大学合作的定价机制,每站·时服务费用为195.2元。

【点评】福建省率先实现了数据资产收益分配的创新突破,将数据资产使用费首次缴入国库。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为数据资产的合法交易和收益分配提供了范例,还为全国数据资产管理探索出可行路径。

三、新闻资讯

1、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将于3月1日正式上线

【事件】2月18日,国家数据局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最新情况。国家数据局副局长陈荣辉在会上表示,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将于3月1日正式上线试运行。陈荣辉介绍,在登记平台建设方面,全国登记平台体系建设按照“一个标准,两级平台”的思路开展。国家数据局制订统一的登记技术和业务标准,负责建设国家登记平台,确保与各省级平台对接,实现登记信息互联互通和统一赋码。各省级数据管理部门牵头建设省级登记平台。

【点评】国家公共数据资源登记平台不仅是公共数据资源的管理系统,更是信息披露和资源发现的重要窗口,为全社会提供了统一的公共数据资源查询和对接平台,有利于供数与用数高效对接,提升数据交易流转效率。

2、国家医疗保障局大数据中心正式揭牌

【事件】近日,在2025海淀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国家医疗保障局大数据中心举行了揭牌仪式,将于2025年第一季度落地北京市海淀区。国家医保局大数据中心承担着医疗保障大数据的应用、管理、服务以及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同时推动医疗保障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全国医保信息平台覆盖全国13.3亿参保群众、5000万家用人单位、93万家医院药店、1.79万家药耗企业、37.6万个药品耗材和每年600亿盒医保药品的终端追溯信息维护管理及应用。

【点评】国家医疗保障局大数据中心的落地将支持医保大数据在医药健康领域的研发应用,提升医保数据赋能医保改革、管理、服务的能力,有助于逐步优化医疗服务、医保监管等。

3、首个省级数标委江苏省数标委正式成立

【事件】2月14日,江苏省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在宁召开,会上江苏省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江苏省数标委”)正式成立。据了解,江苏省数标委主要负责数据资源、数据流通、数据技术、智慧城市、数据融合应用等基础通用标准,支撑数据流通利用的数据基础设施标准,以及保障数据流通利用的安全标准等领域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这是全国数标委成立后首个省级数标委。

【点评】江苏省数标委的成立是提升数据治理能力、促进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现实需要,也是深入推进数字江苏建设的有力举措。江苏省数标委成立将为其他省份后续推进数据标准工作提供参考思路。

4、全国数标委发布2025年首批数据领域国家标准需求清单

【事件】为加强数据领域国家标准在国家数据工作体系的基础性、规范性、引领性作用,全国数标委秘书处坚持问题导向、务实管用的原则,调研数据领域重点工作和技术产业发展需求,研究形成并发布了2025年第一批数据领域国家标准需求清单。该批次需求清单公布了47项具体的标准,包括术语、公共数据资源登记、授权运营、监测评估、数据服务能力评估以及数据基础设施等。

【点评】此次国家标准需求清单公布有利于统一术语界定,规范公共数据资源登记、授权运营、监测评估操作标准,构建数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标识管理架构等。

四、学术论文

1、产学研合作如何激发数字原生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知识编排视角下的探索性单案例研究

尚路等以国内人工智能脑科学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探索性单案例研究方法,深入挖掘知识编排视角下产学研合作激发数字原生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微观机制。研究发现:(1)产学研合作推动数字原生企业发展生产力的过程主要经历产学研松散合作、三螺旋深度协同和多主体全面融合三个阶段。(2)数字原生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本质上是发挥数字禀赋,进行知识搜寻、知识获取、知识加工和知识转化的知识编排过程。(3)“技术—知识—数据”融合是数字原生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机制。数字原生企业以技术获取知识、知识转化数据、数据支撑技术的融合方式持续激发数据价值。

2、差异化数据禀赋对制造企业数字服务化的影响机理

谢晓萌等剖析数字服务化的内涵和构成,揭示差异化数据禀赋对制造企业数字服务化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制造企业数字服务化主要经历产品+服务阶段、产品×服务阶段和产品服务一体化阶段,分别对应数字延伸服务、数字定制服务和数字生态服务三种模式;(2)以产品数据、用户数据和平台数据为主的差异化数据禀赋是制造企业数字服务化的关键驱动因素;(3)数据可供行为是差异化数据禀赋影响制造企业数字服务化的关键路径,主要表现为数据管道可供行为、数据洞察可供行为和数据治理可供行为。

3、链“岛”成“陆”:公共数据开放的技术创新效应研究

沈坤荣等以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上线作为公共数据开放的外生政策冲击,基于2009~2020年中国专利全量数据集构造的多维数据结构,实证检验公共数据开放对技术创新的作用。研究发现,公共数据开放显著促进了技术创新,并且由于数据要素与数字技术创新的内在关联,公共数据开放对于数字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相对其他技术领域更强。公共数据开放一方面通过降低企业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而促进技术创新;另一方面,公共数据资源的增加既满足了技术创新对公共数据资源的需求,也通过创设数据应用场景而促进了技术创新。

流量统计代码